
发布时间:2013-10-11
一、硕士研究生种类
尽管“研究生”这个词大家绝对是耳熟能详,但到底有哪些种类,十分清楚的人大概不多。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
      1、按学习方式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
      脱产研究生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2、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
      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
      委托培养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
      自筹经费研究生:培养经费由招生单位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或向社会多种渠道筹措解决。学生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合同中没有规定就业去向的,通过“双向选择”办法就业。
      国家计划非定向研究生,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公费”研究生,目前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中占据较大份额,但目前已有部分学校开始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消公费研究生,转而实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制度。
      3、按照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研究生根据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等。
      上大学必须经过全国统一高考,而就读硕士研究生的途径相对而言要多一些,也更灵活一些。已经工作的人,除了放弃工作报考研究生以外,还可以在职申请攻读学位,或申请单独考试。在职申请攻读学位,通俗的讲,就是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学位,也称为“在职学位生”。学位生采取旁听等形式随正式研究生一起学习,并参加同样的考试,通过后可以申请学位。学习、考试、答辩均需交纳一定费用,一般全部下来在数万元左右。目前只有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少数重点大学招收学位生,机会不多,而且必须征得工作单位的同意。随着学位管理的加强,通过这条途径来获取学位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一般最终能够通过答辩、取得学位的比例并不高。
      单独考试是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而设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在申请的专业或相关专业连续工作四年、已经发表过论文或成为业务骨干的,才可以申请单独考试。单独考试的科目设置与全国统考一致,公共课试题难易程度也与统考水平相当。
      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而言,就读研究生可以考虑的路主要是两条:一是保研,二是考研。
      保研,即“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一般每年秋学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大四学生中进行筛选,规则制订和操作权由各学校掌握,因此学校不同,保研情况也各有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
      主要基于学习成绩的免试直推
      这在保研名额中占据了大部分,通行的做法是学校划定基本学习成绩要求(例如学分积几点几以上),按照一定名额比例下发到各系院所,由系院所结合其他方面情况,上报名单,学校审批。一般情况下只有班级前几名才可能保研。
      特长生免试直推
      有些学校为了招徕或留住特长人才,往往给予特别优惠,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常见的是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生,但名额非常少,要求很严,还有许多学校没有此类政策。
      校际间免试直推
      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鼓励高校间学术交流,减少学术近亲繁殖,近几年大力提倡向其它高校免试推荐优秀毕业生。由于各学校保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有时候在本校难以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其它学校反而可能如愿以偿。因此,如果你成绩很好,排名也比较靠前,但估计本校保研希望不大的,可以试一试跨校保研。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多数学校对于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外校保研并不积极,也没有义务给你做好事,因此时候一到,自己应该去寻求有关信息,并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
      免试推荐、保留入学资格
      这类保送生不是马上就去读研,而是保留入学资格一、两年,先按照学校安排去有关部门工作,或作为教育部门选派人员去边远地区支教。此类保送的条件相对要低一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申请,一般只有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或活动积极分子才有入选资格。同时,这也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毕竟要耽误一、两年的大好青春。
      免试推荐并不代表不参加考试。许多学校为了确保推荐质量,还会加试一些科目,例如英语、专业课等。另外,复试也是必须参加的。如果你的成绩估计难以直推保研,又没有什么突出的体育或文艺特长,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重要“干部”,而你又非常想上研究生,这时候就只剩下自古华山一条路--考研了。
      4、按照培养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位型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一个分支,与专业学位硕士相对应。学术型研究生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
      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学位硕士,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目前耳熟能详的MBA、MPA都是属于专业学位范畴;说陌生,因为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3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二、研究生招生趋势
    (一)当前本科生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当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有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当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有212万人,比2002年又增长了67万人,增幅达46.2%,截至6月20日,当年大学生毕业生签约率只有50%;2004年有280万人,05年更是达到338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幅度有限,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现在到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年均毕业生数量一直会保持在350万人的规模,而且现在还远未越过毕业人数的峰顶。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0万人。
      新华网“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显示,89.43%的网友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您认为您能接受的工资是多少?”的选项中,选择“1500-2000元”的比例最大,占26.83%。
      相信很多去过招聘会的同学也都会发现,现在面对社会上越来越丰富的人才资源,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的提高了员工聘用的标准,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招聘会上有一些小单位甚至也明确打出招聘“硕士研究生”、“博士”的招牌。这时,即便是中国最优秀学校的本科生也只能摇摇头,无奈的走开。叹息是没有用的,现实就是这样残酷,面对这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众多大中专生毕业生不得不另寻就业“捷径”。
     (二)国家和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
     目前,我国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40多万人,从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1、近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考硕年份  | 报名人数  | 报名增长率  | 录取人数  | 考录比例  | 
2012  | 165.6  | 9.6%  | ||
2011  | 151.1  | 7.9%  | 49.5  | 3:1  | 
2010  | 140.6  | 12.8%  | 47.4  | 2.8:1  | 
2009  | 124.6  | 3.8%  | 44.9  | 2.9:1  | 
2008  | 120  | -6.8%  | 38.6  | 3.0:1  | 
2007  | 128.2  | 0.8%  | 36.1  | 3.5:1  | 
2006  | 127.12  | 8.4%  | 34.2  | 3.2:1  | 
2005  | 117.2  | 24%  | 31  | 3.6:1  | 
2004  | 94.5  | 18.5%  | 27.3  | 2.9:1  | 
2003  | 79.7  | 27.7%  | 22  | 2.9:1  | 
2002  | 62.4  | 35.7%  | 16.4  | 3.2:1  | 
2001  | 46  | 17.3%  | 13.3  | 4.2:1  | 
2000  | 39.2  | 22.9%  | 10.3  | 4.6:1  | 
1999  | 31.9  | 16.4%  | 7.2  | 4.9:1  | 
1998  | 27.4  | 13.2%  | 5.8  | 4.7:1  | 
1997  | 24.2  | 18.6%  | 5.1  | 4.7:1  | 
1996  | 20.4  | 31.8%  | 4.7  | 4.4:1  | 
1995  | 15.5  | 38.4%  | 4.0  | 3.6:1  | 
注:数据仅供参考  | ||||
近年来,招生人数和录取人数均以较大幅度递增,招生和报名人数均创历史新高,这与我国自1999年开始的研究生扩招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在扩招政策背景下,各招生单位都逐年加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加之本科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已经成为目前一大社会热点。
招生地区差异显著,地域集中程度较高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地域集中程度非常高。比如北京,由于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上经济发展快,就业前景比较好,一直是考研的热点地区,其招生单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0%左右,招生人数占全国总数的近15%。而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市,凭借其较强的办学条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每年也能吸引大量考生的报考。此外,江苏、湖北、山东、辽宁等教育大省,在各项指标中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也都是考生选择的热点地区。但同时,在相对落后的边远省份,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相对偏僻,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都非常有限,如新疆、内蒙古、广西、贵州、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八个地区,招生单位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6.0%,招生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4.7%。
2、未来发展趋势
(1)考研人数还会进一步增长,人群构成更加多样
在考研人数上,由于考研人群的构成越来越多样化,以后考研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现今大学毕业生里面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从前选择考研或就业的人群是分开的,现在很多人都是双管齐下,在准备就业的同时也准备考研,考上了继续深造,考不上就找工作。除应届本科生之外,比如高自考和在职的考生也逐渐增加。现在国家政策规定高自考的考生如果在研究生考试之前拿到文凭就可以参加考研,所以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考研人群。2004年国家明确规定在职考生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不需要单位签字、盖章表示同意,考完了之后再确定也可以,广大在职考生现在报名也很踊跃。
从长远看,考研的人数肯定会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两到三年之后肯定有所改变。现在很多人考研是因为就业的恶性竞争,随着未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控,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肯定会放缓,虽然总体人数肯定会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会慢慢下降。
(2)考试题目更加灵活
考研政治考试近两年出题非常灵活,不只是考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更多的比重放在分析问题、掌握问题的能力上。这方面的变化非常明显,其中2012年考研政治试卷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更强,很多题目即是热点问题又是理论上的重点问题,综合性更强,重在考查能力的目标也相当明确。
2010年考研政治又新增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另外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拨特点和培养要求,初试外国语设置“英语(二)”供19个专业学位类别中的部分专业类别使用。
(3)研究生收费形式趋于多样化
研究生阶段与大学阶段一样,不是义务教育,不能完全用国家的钱,自己负担一部分理所当然。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教育经费还严重不足的国家,义务教育的经费急需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还不能充分就学,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经费只能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读研究生后能具有更高的教学、研究和工作能力,一般说来能获得更理想的工作和更高的报酬,有限的投入能够有可观的回报。而且,再发达的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也是有限的,适当收费也是对入学资格的合理限制。
据统计,目前国家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费用约为3万元,培养一名博士研究生需4.5万元。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据统计,30年来,在学研究生人数从1982年的25847人发展到2007年的1195047人,年均增幅为16.57%。其中,博士在学学生数从1982年的536人发展到2007年的222508人,年均增幅27.27%,硕士生在学学生数从1982年的25311人发展到2006年的972539人,年均增幅15.71%。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从1982年的5786人发展到2007年的307746人,年均增幅17.23%。
目前,一些新设的研究生教育如MBA早已实行收费,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收费是大势所趋。虽然近期内公费的名额越来越少,但是也不会全面收费。各高校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收费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即使是同一学校不同院系之间的收费形式也有很大不同。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现在有“半自费”的形式,基本是在15000元左右,而且是分两年交。这种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基本上可以承受。
(4)专业学位硕士将逐渐成为“社会新宠”
专业学位硕士,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目前耳熟能详的MBA、MPA都是属于专业学位范畴;说陌生,因为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3年大力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目前我国设置了39种专业学位,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
获批年份  | 代码  | 学位类别  | 英文名称  | 
1990年  | 1251  | 工商管理硕士  |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 
1992年  | 0851  | 建筑学硕士  | Master of Architecture (M.Arch)  | 
1995年  | 0351  | 法律硕士  | Juris Master(JM)  | 
1996年  | 0451  | 教育硕士  | Master of Education (Ed.M)  | 
1997年  | 0852  | 工程硕士  | Master of Engineering (ME)  | 
1998年  | 1051  | 临床医学硕士  | Master of Medicine (M.M.)  | 
1999年  | 0951  | 农业推广硕士  | agricultural extension master (MAE)  | 
0952  | 兽医硕士  | Master of Veterinary Medicine (VMM)  | |
1252  | 公共管理硕士  |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  | |
2000年  | 1052  | 口腔医学硕士  | Master of StomatologicalMedicine(S.M.M)  | 
2001年  | 1053  | 公共卫生硕士  | 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  | 
2002年  | 1151  | 军事硕士  | Master of Military  | 
2004年  | 1253  | 会计硕士  | 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MPAcc)  | 
2005年  | 0452  | 体育硕士  | Master of Sci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MSPE)  | 
1351  | 艺术硕士  | Master of Fine Arts (MFA)  | |
0953  | 风景园林硕士  |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LA)  | |
2007年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  | 
0551  | 翻译硕士  |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  | |
2008年  | 0352  | 社会工作硕士  | Master of Social Work(MSW)  | 
2010年  | 0251  | 金融硕士  | Master of Finance (MF)  | 
0252  | 应用统计硕士  | 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M.A.S.)  | |
0253  | 税务硕士  | Master of Taxation (MT)  | |
0254  | 国际商务硕士  |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IB)  | |
0255  | 保险硕士  | Master of Insurance (MI)  | |
0256  | 资产评估硕士  | Master of Valuation (MV)  | |
0353  | 警务硕士  | Master of Policing (MP)  | |
0454  | 应用心理硕士  |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MAP)  | |
0552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JC)  | |
0553  | 出版硕士  | Master of Publishing (MP)  | |
0651  |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 Master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ology(M.C.H.M)  | |
0853  | 城市规划硕士  | Master of Urban Planning (MUP)  | |
0954  | 林业硕士  | Master of Forestry (MF)  | |
1054  | 护理硕士  |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  | |
1055  | 药学硕士  | Professional Master of Pharmacy (M.Pharm)  | |
1056  | 中药学硕士  | 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CMM)  | |
1254  | 旅游管理硕士  | 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 (MTA)  | |
1255  | 图书情报硕士  | 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MLIS)  | |
1256  | 工程管理硕士  |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EM)  | |
2011年  | 0257  | 审计硕士  | Master of Auditing(MAud)  |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愈来愈细,职业种类愈来愈多,技术含量愈来愈高,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在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其吸引力定会不断增加。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必须相应有较大的发展。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曾表示,扩招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就业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是要通过一定的增量,促进完成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激活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的阀门,进而发出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进而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存量的调整,使得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加密切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